棕炭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干燥叶柄加工而成的中药材,主要产于河北、江苏、四川等十余省。其经煅炭法炮制后呈灰褐至黑褐色板状,含鞣质、原儿茶酸等成分,具有收敛止血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症,临床用量5-15克煎服或研末 [2]。
该药源于唐代"烧灰"炮制工艺,经宋明演变为炒炭、煅炭法,《圣济总录》记载的棕灰散及《太平圣惠方》棕榈散均以棕炭为君药治疗妇科出血。现代采用焖煅法或砂烫法制炭,实验证实高温炮制可提升鞣质含量,增强止血效果 [2]。历代强调须选用陈年叶柄(称"陈棕炭"),排除新棕及编织物入药,现收载于中药炮制规范并纳入医保处方目录。
- 别 名
- 棕衣树、棕树、陈棕、棕板、棕骨、棕皮
- 中文学名
- 棕炭 [2]
- 拉丁学名
- Trachycarpus fortunei
- 界
- 植物界
- 科
- 棕榈科植物
- 种
- 棕榈干燥叶柄
- 分布区域
- 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
基本资料
播报编辑
【别名】棕衣树 、棕树、陈棕、棕板、棕骨、棕皮
【主要成分】含鞣质、纤维素。
【性状】叶柄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一端较宽而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用法及用量】研末。5-15克,煎服,一日三次。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其它】新棕(生棕)、棕绳、蓑衣棕不入药。
制法
播报编辑
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 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鉴别
播报编辑
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加热5 分钟,滤过,滤液用水稀释成20ml
性味归经
播报编辑
【功能主治】 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1]
用法用量
播报编辑
5—15克,煎服;研末。一般炮制后用
贮藏
播报编辑
[1]
临床应用
播报编辑
1.棕灰散(《圣济总录》)治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棕榈皮(烧灰)、原蚕沙各30g,阿胶1g。为散,每服6g,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方中棕榈炭收敛止血,止痛,为君药。
2.棕榈散(《太平圣惠方》)治妇人崩中,下血数升,气欲绝:棕榈(烧灰)90g,紫参30g,麝香(细研)3g,伏龙肝(细研)60g。上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6g。方中棕榈炭收敛止血,为君药。
3.棕毛散(《普济本事方》)治赤白带下,崩漏,胎气久冷,脐腹疼痛:棕毛(烧存性)、蒲黄(炒)各等分。每服9g,好酒下,空心食前服,日进2服。方中棕榈炭收敛止血,止痛,为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