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棱是汉语中描述物体表面纵向脊状结构的专业术语,广泛用于植物学、动物学及中药学领域。在植物器官中表现为茎秆表面纵向棱脊结构(如秋海棠茎、莘拨藤枝),果实表面的翅状隆起(如栀子翅状纵棱、金瓜橘红纵棱);动物学中用于刻画龟类壳表的纵向突起(如棱皮龟革质皮肤上的七条纵棱)。中药材鉴定常以纵棱数量作为品质判定依据(如栀子药材需具六至八条纵棱) [2]。
- 中文名
- 纵棱
- 外文名
- longitudinal ridge [1]
- 应用领域
- 植物学、动物学、中医学
- 形态特征
- 纵向延伸的脊状凸起或凹陷装饰
- 典型示例
- 秋海棠茎纵棱、栀子翅状纵棱
- 相关文献
-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
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纵棱指物体表面沿长轴方向延伸的线性凸起或凹陷装饰,其横截面呈脊状或沟槽样式。根据凸起程度可分为微隆起纵棱(如小茴香分果背面的五条纵棱)与显著凸起纵棱(如栀子的翅状纵棱) [2]。纵棱间距存在规律性分布特征,如鱼腥草茎部纵棱间距与节间长度呈正相关。
植物学应用
播报编辑
在植物解剖学中,纵棱是器官表皮细胞特殊分化的结果:
- 茎秆发育:秋海棠茎部纵棱形成于表皮细胞纵向延展与厚壁组织分化,可增强茎秆机械支撑力
- 果实形态:栀子果实纵棱由外果皮细胞层局部增生形成,6-8条翅状纵棱与其内部维管束分布对应 [2]
- 藤本植物:莘拨藤枝表面粗纵棱与沟槽组合,构成攀援器官的防滑表面结构
动物学应用
播报编辑
作为动物体表装饰术语,纵棱特指:
- 龟类壳表:棱皮龟背甲革质皮肤发育的七条纵棱,具有减少水流阻力的流体力学功能
- 贝壳构造:部分腹足纲贝壳表面纵棱与螺旋生长线交织,形成复杂的壳表装饰图案 [1]
中医学应用
播报编辑
纵棱在中药材性状鉴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 性状鉴别:蛇床子与小茴香的分果均具五条微隆起纵棱,成为两者形态鉴别共性指标
- 品质分级:栀子药材以"刻房七棱至九棱"为佳品判定标准,纵棱数量与果实成熟度正相关 [2]
- 显微特征:果实横切面纵棱处可见表皮细胞径向显著延长,形成明显的凸起结构 [2]
术语辨析
播报编辑
与相近形态术语存在差异:
- 纵翅:特指翅状膜质延伸结构(如木薯蒴果纵翅),其横向延展度大于纵向延展度
- 沟槽:纵棱间凹陷部分(如棱皮龟纵棱间微凹如沟),与纵棱构成形态互补关系
- 肋条:多指粗大隆起的纵向结构,形态尺度通常大于纵棱(如南瓜属果实纵棱与肋条并存)
语言学研究
播报编辑
该词语构词法体现汉语形态学术语特征:
- 复合词结构:"纵"表空间延伸方向,"棱"表几何形态特征 [1]
- 术语标准化:对应英文"longitudinal ridge"与拉丁文"strigation",建立跨语言术语对应体系 [1]
- 方言变异:部分地区将显著纵棱俗称为"筋"(如金瓜纵棱被称作"橘红十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