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考古学
- 外文名
- Archaeology
- 定 义
- 考究古代人类活动的学科
- 所属领域
- 人文科学
- 教学实践
- 教学实习安排3—5个月
- 研究对象
- 物质的遗存
- 考古技术
- 考古修复、考古年代测定等
概念
播报编辑
涵义
播报编辑
考古学这一名词主要有3种涵义:
第一种涵义是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
第二种涵义是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已有它的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虽然还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对考古学一词的理解是大致相同的。
名称溯源
播报编辑
考古,即考究古物。中国东汉时已有“古学”这个名词,泛指研究古代的学问。北宋时诞生了一门研究青铜器和石刻的学问——金石学,即中国考古学的前身。这时“考”、“古”二字也开始被连用。公元1092年成书的考证古代铜器和玉器的《考古图》就首先使用了“考古”这一名词。
研究对象
播报编辑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与考古经济学相比较,考古学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源,考古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 [4]。
考古学的研究集中在对过去的研究上,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所以它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
比如英国的考古学下限是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是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美洲各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中国的一般是以明朝的灭亡(1644年)为下限。英国出现的中世纪考古学(Medieval Archeology)则把时间下限推进到了1640年。而美洲各国的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 Archeology)则研究近代工业初期的遗物。
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下限都会自然地向后推移。
中国考古
播报编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萌发考古思想、最早出版古物研究专著的国家。
宋代,金石学研究颇为发达,开始出现古代金石研究著作。例如北宋元祐七年吕大临编纂的《考古图》,既绘有器形图,还记录了每器的名闻、尺寸和出土地点。此后,又有刘敞的《先秦古器图碑》和《先秦古器记》、宋徽宗敕撰的《宣和博古图》、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欧阳修的《集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等等。
考古经济学
播报编辑
考古经济学定义
考古经济学是与考古学密切关联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源于考古学,是以考古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经济学研究的一门专业学科,是考古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4]
考古经济学研究对象
与考古学相比较,考古学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源,考古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考古经济学是研究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经济价值、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专业学科。 [4]
考古经济学研究者主张,我国“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人类先民创造,储存于考古遗址土地中;考古学不仅研究“考古遗址历史文化资源”,也研究“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源”;“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的科学量化与科学释放是考古经济学重点研究的内容。 [4]
考古经济学元年
2024年,是“考古经济学”元年。2025-08-07,我国首个考古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桂林成功举办。2025-08-07,“考古经济学高校第一讲”在广西财经学院开讲;2025-08-07,首个文博行业MBA招生宣讲会在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举行;2025-08-07-29日,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科学释放研究成果展示暨考古经济学研讨会在广州顺利举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政厅财政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考古遗址土地文化资产科学释放路径和考古经济学研究成果。 [4]
陈向进研究团队
2012年至今,陈向进牵头的考古经济学研究团队,围绕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科学量化、科学释放等课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认识与成果,如提出土地资源二元性与考古学科二重性的认识,首创考古经济学ADOS资产释放模式。 [4]
研究历程
2002年至2014年,考古经济学研究者在广西启动并开展资产能量释放的前期研究与实践工作,在高速公路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资产能量释放实践并获得成功,为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科学释放研究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5]
2014年至今,考古经济学研究者聚焦桂林甑皮岩遗址,系统开展考古经济学研究,取得“土地资源二元性”“考古学科二重性”“考古遗址文化资产”等一系列考古经济学新认识;结合基础设施领域资产释放及土地财政的成功经验,探寻出考古经济学ADOS文化资产释放模式。 [5]
2024年11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挖掘价值”成为文博工作的新要求,考古文化经济价值研究成为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考古文化资产已经成为考古工作者与经济学研究者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5]
近几年,考古经济学研究不断拓展。2020年起,广西、广东两省区学者联合开展以桂林甑皮岩遗址考古文化资产固有经济价值科学量化与科学释放为主题的“考古经济学”研究工作,2024年桂粤学者联合主办了系列考古经济学研讨会,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联合编著《考古经济学》专著,为中国考古领域研究经济价值开拓出崭新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效果。 [5]
主干课程
播报编辑
主要分支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则限于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两者的界线在于文字的发明。世界各地,文字的发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和历史考古学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
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但由于历史考古学必须参证文献记载,而史前考古学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可供依据,所以两者的研究任务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学承担了究明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历史考古学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究明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
由于史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时也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历史考古学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尤其是铁器时代,两者所研究的遗迹和遗物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从断定绝对年代的手段来说,史前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而历史考古学则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
田野考古学
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此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
利用航空照相和卫星照相、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发现遗迹和遗物,用红外线摄影和用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测量和制图,为进行花粉分析和各种物理化学断代而取样,以及将发掘出来的遗迹保存于现场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学的工作面扩大,技术性加强。
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割。由于调查发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而且还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又要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把它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当然的。
特殊门类
特殊考古学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使用特殊考古学这一名称,是为了与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等考古学的主要分支相区别。
美术考古学
由于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在年代上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各历史时代,所以它既属于史前考古学的范围,也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又由于作为遗迹和遗物的各种美术品多是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中发现的,所以美术考古学与田野考古学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宗教考古学
宗教考古学是以有关宗教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因此,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时,必须把宗教活动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各个时代的神殿、寺庙、祭坛、祭具、造像、壁画、经卷和符号之类,都是宗教考古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有的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所以宗教考古学与美术考古学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在宗教考古学中,欧洲的基督教考古学、北非及西亚和中亚的伊斯兰教考古学、南亚和东亚的佛教考古学是最为重要的,它们都属历史考古学的领域。但是,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有宗教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遗迹和遗物。因此,宗教考古学这一分支,也应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学的领域内。
在阿里 “穹窿银城” 城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120多组古代建筑遗迹,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铁器、骨雕,昭示着这里曾是一个繁荣和发达的聚落、这里还发现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丧葬习俗迥然不同,在这里的出土的青铜双面的本尊雕像,其风格也与现代藏传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这一切都说明,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前,在所谓的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就早已存在着一个辉煌的文明,这个文明就是“古象雄文明”。 [1]
古钱考古学
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称为古钱学。由于古钱的铸造年代明确,它便成为考古学断代的最通常的依据之一。但是,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古钱学的研究有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意义。
古钱学的目标,不仅要判别各种古钱的铸造年代,而且还要通过对钱的形状、质料、重量、铭文、图纹和铸造技术的考察,辨别它们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确定它们的价值,研究铭文、图纹的意义和风格,从而为经济史、文化史乃至美术史的研究提供材料。
通过对出土古钱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的考察,还可以研究世界各个地区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情况,并为判断当时的交通路线提供线索。由于古钱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古钱学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
古文字学和铭刻学
含有文辞的遗迹和遗物,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如墓志、碑碣、印章、甲骨、简牍、泥板、帛书和纸书等,文辞是器物的主要内容;另一类如纪念性建筑物、雕刻品、绘画、货币、度量衡器、镜鉴、工具、武器和各种容器等,铭文处于附属的地位。
就已经发现的古文字而言,古印度文字、契丹文字和玛雅文字等,虽然已有不少单字能够识别,但还不能顺利判读文辞。埃及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迈锡尼文字(线型文字B)和商周甲骨文字等则已能详细解读,从而对究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迈锡尼时代的希腊文明和中国的殷商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铭文的研究还可以判明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制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制造目的等。由于铭辞存在于遗迹和遗物上,其可靠程度大大超过文献的记载,不仅可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有时还可纠正其错误。因此古文字学和铭刻学对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航空考古学
航空考古学。是指使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分析,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及它们的分布情形。
航空考古学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当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考古学者利用空军侦察地形时所摄的航空照片,探寻地面上的古迹。战争结束后,此项工作进一步开展,尤以英国考古学者的工作为出色,奠定了航空考古学的基础。
②利用因土质不同而产生的土色明暗判别出来的,如坑穴、壕沟和道路等遗迹;
③从谷物、野草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而判明的,如村落、都市、农田、道路、运河等遗址。
水下考古学
水下考古学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纪意大利人在海底探寻沉船。
到了20世纪初期,水下的考古调查在世界各地进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化遗址的“圣池”中寻找牺牲人和祭品,在突尼斯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寻满载古希腊美术品的罗马沉船。但由于潜水条件的限制,调查时不能做精细的操作和记录。
从60年代起,先是法国人在马赛附近海底发掘沉船,接着美国考古队在土耳其附近海底发掘希腊罗马时代和青铜时代晚期的沉船,不仅获得船中许多古物,而且还为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水底考古学的对象从沉没物、沉船扩大到淹没于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遗址,而勘察、发掘及摄影记录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为改善,使水底考古学以显著的速度不断取得成果。可以认为,水下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
其他分支
除了以上所述各种主要的分支以外,考古学还可以按地区的不同而分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各分支,而各地区的考古学则又可按时代等的不同而分为“古典考古学”(希腊罗马考古学)、“商周考古学”等等许多分支。
学科联系
播报编辑
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自然科学方面
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用以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判定它们的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对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份和性质的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年代。
工程技术方面
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应用于对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对发掘出来的遗迹进行复原或在现场加以保存等。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应用于对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的考察,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门应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的遗物进行考察和研究。
人文社会方面
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术以及保存方面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说明。
历史学除了为发掘出来的种种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上的解释并帮助判断它们的年代以外,还广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文献上的资料,作出详细的说明,以补考古学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研究年代
播报编辑
考古学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各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围都是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古代历史时期,所以它的上限是人类出现,各国考古学都有它们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美洲各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C.哥伦布(约1451~1506年)发现新大陆(1492年)。
一般说来,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灭亡(1644年)。
近一时期以来,英国有“中世纪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0年);又有所谓“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在美洲,则有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它们的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是,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美洲的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实际上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以研究近代史,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学。
相反,也有人把考古学的年代范围局限于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这样,便把许多文明古国的历史时代也都排除在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之外,这也是不妥当的。考古学不研究近代和现代,而是研究古代,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考古学所研究的“古代”,除了史前时代以外,还应该包括原史时代和历史时代。
就中国考古学而言,历史时代不仅指商代和周代,而且还包括秦汉及其以后各代;所谓“古不考‘三代’以下”是不对的。当然,历史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显著。要究明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社会历史,就必须在极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因而史前考古学与史前史就等同起来了。
作为实物资料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有些人望文生义,只看重一个“古”字,以为只要是考证古代的事物,不管是根据文献资料,还是根据实物资料,都可算是考古学。其实,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遗存,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这就是它与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历史学的最重要的不同点。
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犹如车的两轮,不可偏废。但是,两者的关系虽很密切,却是各自独立的。它们都属“时间”的科学,都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为目标,但所用的资料大不相同,因而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有人把依靠文献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狭义历史学也称为考古学,这是不符合近代考古学的基本含义的。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应该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的。这就说明,考古学是属于人文科学中的历史科学,而不属于自然科学,尽管在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2]
学科理论
播报编辑
考古目的
假使没有考古学的话,人们无从了解人类演化。考古学目的在于了解更多关于过去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事实。人类有超过99%的历史是在史前史,当时的人类并未使用文字,因此并未留下关于他们自身的文字记录,以供人们研究。在欠缺这种书写文字的资源下,了解史前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考古学。许多关于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发生在史前史,包括在旧石器时代发生的人类演化,当时在非洲,人族从南方猿人发展而来,最终成为当代的智人。
考古学也找出许多人类技术演进的讯息,例如使用火的能力、石器的发展、炼铁术的发明、宗教的源头,以及农业的创造。假使没有考古学的话,人们无从了解在人类在没有书写文字的年代,所发生的演化与技术变迁。 [2]
学科目标
①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他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②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研究取向
考古学家并不全部服膺同一套考古学理论取向。当考古学于19世纪晚期开始发展,第一个考古学理论取向是文化史考古学,它所具有的目标是解释文化为何改变和调整,而不是仅仅强调这些文化曾经产生的事实,因此强调历史特殊论。
在1960年代,由宾佛与傅能瑞等美国考古学家所领导的一场考古学运动,反对当时已经建置完备的文化史考古学。他们提议一种更具科学与人类学性质的“新考古学”,具有假设测试与科学方法,这在后来称为过程考古学。
在1980年代,兴起了一个崭新的后现代运动,由英国考古学家所领导,包括Michael Shanks、Christopher Tilley、Daniel Miller、以及Ian Hodder,这后来称为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它质疑过程主义对科学实证论与公正性的诉求,并强调自我批判的理论反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