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在背中,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外侧支,及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斜刺0.5—0.8寸。
- 中文名
- 膈俞
- 出 处
- 《灵枢·背腧》
- 隶属经络
- 足太阳膀胱经
- 功 能
- 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 主 治
- 呕吐、呃逆、噎膈、胸满等
- 特殊主治
- 八会穴之血会
- 操 作
- 斜刺0.5—0.8寸
- 主要配伍
- 配肺俞、风门主治咳嗽
名称释义
播报编辑
(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
(2)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功能作用
播报编辑
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治法
播报编辑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补血水针。
定位
播报编辑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播报编辑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6、第7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7、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6、第7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播报编辑
1. 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
2. 贫血;
3. 隐疹,皮肤瘙痒;
4. 潮热、盗汗。
操作
播报编辑
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播报编辑
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动过速等。
配伍
播报编辑
配中脘、内关主治胃痛、呃逆;
附注
播报编辑
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