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科(学名:Cucurbitaceae Juss.)是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下的一科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极稀为灌木或乔木状。叶互生,通常为2/5叶序,无托叶,具叶柄。花单性(罕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簇生、或集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近伞形花序。果实大型至小型,常为肉质浆果状或果皮木质。种子常多数。约113属800种;中国有32属154种35变种。 [2]
葫芦科植物大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散布到温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少数散布到北部。 [2]生长环境多样,如栝楼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 [39]赤瓟常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坡、河谷及林缘湿处。 [42]
植物学史
播报编辑
在恩格勒系统中,把葫芦科放在变形花被类(合瓣亚纲),桔梗目(Campanulales)之前自成一目,这是根据Eichler的观点,葫芦科具典型的上位五基数花、花冠往往合瓣、雄蕊有联合的趋向。现代的一些系统学家却采纳了较早期的观点,认为葫芦科具厚珠心、通常具广袤的绒毡层组织以及两层明显珠被的胚珠等重要特征,与典型的合瓣花类不相符合,发现同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等存在一种并行现象,因此采取Hallier所提出的位置,而认为葫芦科应与秋海棠科(Begoniaceae)等组成一个目位于西番莲科及其亲缘科之后,伦德勒(A. B. Rendle)、哈钦松(J. Hutchinson)等采取了这种观点。塔赫他间(A. Takhtajan)和克朗奎斯特(A. Cronquist)等也采取了类似的观点,认为该科和西番莲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放在西番莲目(Passiflorales)之后,秋海棠目(Begoniales)之前,自成一目,杰福勒(C. Jeffrey)却认为该科是十分隔离的,同西番莲科的关系很远。 [2]
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茎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极稀为灌木或乔木状;一年生植物的根为须根,多年生植物常为球状或圆柱状块根;茎通常具纵沟纹,匍匐或借助卷须攀援。具卷须或极稀无卷须,卷须侧生叶柄基部,单1,或2至多歧,大多数在分歧点之上旋卷,少数在分歧点上下同时旋卷,稀伸直、仅顶端钩状。 [1] [2]
叶
花
花单性(罕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簇生、或集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近伞形花序。雄花:花萼辐状、钟状或管状,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或开放式;花冠插生于花萼筒的檐部,基部合生成筒状或钟状,或完全分离,5裂,裂片在芽中覆瓦状排列或内卷式镊合状排列,全缘或边缘成流苏状;雄蕊5或3,插生在花萼筒基部、近中部或檐部,花丝分离或合生成柱状,花药分离或靠合,药室在5枚雄蕊中,全部1室,在具3枚雄蕊中,通常为1枚1室,2枚2,室或稀全部2室,药室通直、弓曲或S形折曲至多回折曲,药隔伸出或不伸出,纵向开裂,花粉粒圆形或椭圆形;退化雌蕊有或无。雌花:花萼与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下位或稀半下位,通常由3心皮合生而成,极稀具4~5心皮,3室或1(-2)室,有时为假4~5室,侧膜胎座,胚珠通常多数,在胎座上常排列成2列,水平生、下垂或上升呈倒生胚珠,有时仅具几个胚珠、极稀具1枚胚珠;花柱单1或在顶端3裂、稀完全分离,柱头膨大,2裂或流苏状。 [1] [2]
果实
种子
分布范围
播报编辑
葫芦科植物大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散布到温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少数散布到北部。 [2]
生长环境
播报编辑
葫芦科常见的植物有冬瓜、南瓜、西瓜、黄瓜、苦瓜、栝楼和绞股蓝等,其生长环境多样。如栝楼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 [39]绞股蓝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旁草丛中; [40]雪胆生于海拔1200~2100米的杂木林下或林缘沟边; [41]赤瓟常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坡、河谷及林缘湿处。 [42]
下级分类
播报编辑
葫芦科约113属800种;中国有32属154种35变种。 [2]
族 | 亚族 | 属 | 简介 |
---|---|---|---|
1种,栽培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各地普遍栽培。 [14] | |||
单种属。分布东喜马拉雅到云南西北部。 [15] | |||
9种,分布于地中海东部、非洲热带、亚洲西部。中国栽培1种。 [16] | |||
约70种,分布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以非洲种类较多。中国4种3变种。 [17] | |||
3种,分布于亚洲热带、澳大利亚和非洲。中国1种,分布于台湾、广东和广西。 [18] | |||
1种,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小亚细亚。中国新疆有野生。 [19] | |||
6种,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中国。中国2种。 [20] | |||
1种,分布于中国西藏和云南。印度、尼泊尔也有。 [21] | |||
6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中国栽培1种及3变种。 [22] | |||
约8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通常栽培2种。 [23] | |||
约80种,多数种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少数种类在温带地区有栽培。中国产4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个别种南北普遍栽培。 [24] | |||
约30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温带地区栽培。中国栽培3种。 [25] | |||
1种和1变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和孟加拉。中国全产,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西藏东南部。 [26] | |||
约50种,分布于东南亚,由此向南经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北部,向北经中国至朝鲜、日本。中国有34种和6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以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多。 [27] | |||
- | 约50种,分布美洲热带。中国西藏、云南栽培1种。 [28] | ||
1种,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中国西藏南部(墨脱)。该属接近赤瓟属(Thladiantha),区别在于该属花萼裂片比花冠裂片长,花无鳞片,花药肾形,几无花丝,退化雌蕊缺如,果实较大,长超过10厘米。 [29] | |||
该属1种,分布于东亚(从日本到东喜马拉雅)。中国南北普遍分布。 [30] | |||
该属2种及1变种,为中国特有,间断分布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向西南到四川、云南和湖南西北部。 [31] | |||
6种,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中国1种,分布于云南。 [32] | |||
约7种,分布中国南部、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中国4种。 [33] | |||
该属23种10变种,主要分布中国西南部,少数种分布到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个别种也分布到朝鲜、日本、印度半岛东北部、中南半岛和大巽他群岛。 [34] | |||
约30种,产亚洲亚热带至温带地区,2种产于印度东部及越南北部。中国全产,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中南部,浙江也有。 [13] | |||
约12种,分布于印度至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中国有2种,产华南、西南和台湾。 [12] | |||
1种,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云南南部。 [11] | |||
仅1种,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藏有分布。 [10] | |||
马瓟儿亚族 | 约3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非洲、澳大利亚。中国2种。 [9] | ||
2种,分布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中国2种。 [8] | |||
全世界约7种,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到亚热带。中国5种1变种。 [7] | |||
该属8种2变种,分布于亚洲东部至喜马拉雅。中国全部种类均产,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到西南,以西南部种类最多。 [6] | |||
- | 约50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中国1种。 [3] | ||
约13种,产亚洲热带至东亚,自喜马拉雅至日本、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中国有11种2变种,产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以西南地区最多。 [4] | |||
1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中国南部栽培。 [5] |
保护现状
播报编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葫芦科植物西双版纳黄瓜(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名为野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var. xishuangbannanensis C. Z. Qi & Z. Z. Yuan ex S. S. Renner)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35]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
中文名 | 学名 | 红色名录等级 | 是否中国特有 |
---|---|---|---|
云南盒子草 | Actinostemma tenerum var. yunnanensis | 易危(VU) | 是 |
白兼果 | Baijiania borneensis | 近危(NT) | |
台湾白兼果 | Baijiania taiwaniana | 无危(LC) | 是 |
云南白兼果 | Baijiania yunnanensis | 无危(LC) | 是 |
三裂瓜 | Biswarea tonglensis | 濒危(EN) | |
刺儿瓜 | Bolbostemma biglandulosum var. biglandulosum | 濒危(EN) | 是 |
波裂叶刺儿瓜 | Bolbostemma biglandulosum var. sinuato-lobulatum | 无危(LC) | 是 |
假贝母 |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 无危(LC) | 是 |
野黄瓜 | Cucumis hystrix | 无危(LC) | |
菜瓜 | Cucumis melo subsp. agrestis | 无危(LC) | |
甜瓜(原亚种) | Cucumis melo subsp. Melo | 无危(LC) | |
毒瓜 | Diplocyclos palmatus | 无危(LC) | |
三棱瓜 | Edgaria darjeelingensis | 易危(VU) | |
毛锥形果 | Gomphogyne cissiformis var. villosa | 无危(LC) | |
金瓜 | Gymnopetalum chinensis | 易危(VU) | |
凤瓜 | Gymnopetalum integrifolium | 无危(LC) | |
聚果绞股蓝 | Gynostemma aggregatum | 易危(VU) | 是 |
缅甸绞股蓝 | Gynostemma burmanicum var. burmanicum | 近危(NT) | |
大果绞股蓝 | Gynostemma burmanicum var. molle | 近危(NT) | 是 |
心籽绞股蓝 | Gynostemma cardiospermum | 濒危(EN) | 是 |
翅茎绞股蓝 | Gynostemma caulopterum | 无危(LC) | 是 |
扁果绞股蓝 | Gynostemma compressum | 近危(NT) | 是 |
广西绞股蓝 | Gynostemma guangxiense | 近危(NT) | 是 |
疏花绞股蓝 | Gynostemma laxiflorum | 极危(CR) | 是 |
长梗绞股蓝 | Gynostemma longipes | 无危(LC) | 是 |
小籽绞股蓝 | Gynostemma microspermum | 易危(VU) | |
五柱绞股蓝 | Gynostemma pentagynum | 极危(CR) | 是 |
毛果绞股蓝 |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var. dasycarpum | 无危(LC) | |
绞股蓝 |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var. pentaphyllum | 无危(LC) | |
毛绞股蓝 | Gynostemma pubescens | 无危(LC) | |
毛果喙果藤 | Gynostemma yixingense var. trichocarpum | 无危(LC) | 是 |
喙果绞股蓝 | Gynostemma yixingense var. yixingense | 无危(LC) | 是 |
小果绞股蓝 | Gynostemma zhejiangense | 无危(LC) | |
曲莲 | Hemsleya amabilis | 易危(VU) | |
肉花雪胆 | Hemsleya carnosiflora | 无危(LC) | 是 |
赛金刚 | Hemsleya changningensis | 无危(LC) | 是 |
宁南雪胆 | Hemsleya chinensis var. ningnanensis | 无危(LC) | 是 |
毛雪胆 | Hemsleya chinensis var. polytricha | 无危(LC) | 是 |
滇南雪胆 | Hemsleya cissiformis | 无危(LC) | 是 |
棒果雪胆 | Hemsleya clavata | 无危(LC) | 是 |
短柄雪胆 | Hemsleya delavayi | 无危(LC) | 是 |
翼蛇莲 | Hemsleya dipterygia | 无危(LC) | |
长果雪胆 | Hemsleya dolichocarpa | 无危(LC) | 是 |
独龙江雪胆 | Hemsleya dulongjiangensis | 易危(VU) | 是 |
椭圆果雪胆 | Hemsleya ellipsoidea | 易危(VU) | 是 |
十一叶雪胆 | Hemsleya endecaphylla | 无危(LC) | 是 |
巨花雪胆 | Hemsleya gigantha | 无危(LC) | 是 |
马铜铃 | Hemsleya graciliflora | 易危(VU) | |
丽江雪胆 | Hemsleya lijiangensis | 易危(VU) | 是 |
长毛雪胆 | Hemsleya longivillosa | 无危(LC) | 是 |
大花雪胆 | Hemsleya macrocarpa var. grandiflora | 濒危(EN) | 是 |
圆锥果雪胆 | Hemsleya macrocarpa var. macrocarpa | 无危(LC) | |
罗锅底 | Hemsleya macrosperma | 无危(LC) | 是 |
大花大序雪胆 | Hemsleya megathyrsa var. major | 近危(NT) | 是 |
大序雪胆 | Hemsleya megathyrsa var. megathyrsa | 近危(NT) | 是 |
帽果雪胆 | Hemsleya mitrata | 无危(LC) | 是 |
藤三七雪胆 | Hemsleya panacis-scandens var. panacis-scandens | 无危(LC) | 是 |
屏边藤三七雪胆 | Hemsleya panacis-scandens var. pingbianensis | 无危(LC) | 是 |
盘龙七 | Hemsleya panlongqi | 易危(VU) | 是 |
古蔺雪胆 | Hemsleya pengxianensis var. gulinensis | 无危(LC) | 是 |
金佛山雪胆 | Hemsleya pengxianensis var. jinfushanensis | 无危(LC) | 是 |
筠连雪胆 | Hemsleya pengxianensis var. junlianensis | 无危(LC) | 是 |
彭县雪胆 | Hemsleya pengxianensis var. pengxianensis | 无危(LC) | 是 |
多果雪胆 | Hemsleya pengxianensis var. polycarpa | 无危(LC) | 是 |
蛇莲 | Hemsleya sphaerocarpa | 无危(LC) | 是 |
陀罗果雪胆 | Hemsleya turbinata | 无危(LC) | 是 |
母猪雪胆 | Hemsleya villosipetala | 近危(NT) | 是 |
文山雪胆 | Hemsleya wenshanensis | 无危(LC) | 是 |
浙江雪胆 | Hemsleya zhejiangensis | 近危(NT) | 是 |
波棱瓜 | 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 | 无危(LC) | |
油渣果 | Hodgsonia macrocarpa | 近危(NT) | |
藏瓜 | Indofevillea khasiana | 无危(LC) | |
木鳖子 |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 无危(LC) | |
云南木鳖 | Momordica dioica | 无危(LC) | |
凹萼木鳖 | Momordica subangulata | 无危(LC) | |
爪哇帽儿瓜 | Mukia javanica | 无危(LC) | |
帽儿瓜 | Mukia maderaspatana | 无危(LC) | |
棒锤瓜 | Neoalsomitra clavigera | 无危(LC) | |
新裂瓜 | Schizopepon bicirrhosa | 近危(NT) | |
裂瓜 | Schizopepon bryoniifolius | 无危(LC) | |
湖北裂瓜 | Schizopepon dioicus var. dioicus | 无危(LC) | 是 |
毛蕊裂瓜 | Schizopepon dioicus var. trichogynus | 无危(LC) | |
四川裂瓜 | Schizopepon dioicus var. wilsonii | 无危(LC) | 是 |
长柄裂瓜 | Schizopepon longipes | 无危(LC) | |
大花裂瓜 | Schizopepon macranthus | 近危(NT) | |
峨眉裂瓜 | Schizopepon monoicus | 濒危(EN) | 是 |
西藏裂瓜 | Schizopepon xizangensis | 无危(LC) | 是 |
罗汉果 | Siraitia grosvenorii | 近危(NT) | |
翅子罗汉果 | Siraitia siamensis | 易危(VU) | |
锡金罗汉果 | Siraitia sikkimensis | 易危(VU) | |
茅瓜 | Solena heterophylla | 无危(LC) | |
头花赤瓟 | Thladiantha capitata | 无危(LC) | 是 |
灰赤爮 | Thladiantha cinerascens | 无危(LC) | 是 |
大苞赤瓟 | Thladiantha cordifolia var. cordifolia | 无危(LC) | |
茸毛赤爮 | Thladiantha cordifolia var. tomentosa | 近危(NT) | 是 |
越南赤爮 | Thladiantha cordifolia var. tonkinensis | 无危(LC) | |
川赤瓟 | Thladiantha davidii | 无危(LC) | 是 |
齿叶赤瓟 | Thladiantha dentata | 无危(LC) | 是 |
赤瓟 | Thladiantha dubia | 无危(LC) | |
球果赤爮 | Thladiantha globicarpa | 无危(LC) | 是 |
大萼赤瓟 | Thladiantha grandisepala | 无危(LC) | 是 |
皱果赤瓟 | Thladiantha henryi var. henryi | 无危(LC) | 是 |
喙赤爮 | Thladiantha henryi var. verrucosa | 无危(LC) | 是 |
七叶赤爮 | Thladiantha hookeri var. heptadactyla | 无危(LC) | 是 |
异叶赤瓟 | Thladiantha hookeri var. hookeri | 无危(LC) | |
三叶赤爮 | Thladiantha hookeri var. palmatifolia | 无危(LC) | |
五叶赤爮 | Thladiantha hookeri var. pentadactyla | 无危(LC) | 是 |
木里赤爮 | Thladiantha lijiangensis var. latisepala | 无危(LC) | 是 |
丽江赤瓟 | Thladiantha lijiangensis var. lijiangensis | 无危(LC) | 是 |
长萼赤瓟 | Thladiantha longisepala | 无危(LC) | 是 |
斑赤瓟 | Thladiantha maculata | 无危(LC) | 是 |
墨脱赤瓟 | Thladiantha medogensis | 近危(NT) | 是 |
山地赤瓟 | Thladiantha montana | 近危(NT) | 是 |
西固赤瓟 | Thladiantha nudiflora var. bracteata | 无危(LC) | 是 |
大果赤爮 | Thladiantha nudiflora var. macrocarpa | 无危(LC) | 是 |
绵赤爮 | Thladiantha nudiflora var. membranacea | 无危(LC) | 是 |
台湾赤瓟 | Thladiantha punctata | 无危(LC) | 是 |
云南赤瓟 | Thladiantha pustulata var. pustulata | 无危(LC) | 是 |
沧源赤瓟 | Thladiantha sessilifolia var. longipes | 无危(LC) | 是 |
短柄赤瓟 | Thladiantha sessilifolia var. sessilifolia | 无危(LC) | 是 |
刚毛赤瓟 | Thladiantha setispina | 无危(LC) | 是 |
黑子赤爮 | Thladiantha villosula var. nigrita | 无危(LC) | 是 |
长毛赤瓟 | Thladiantha villosula var. villosula | 无危(LC) | 是 |
短序栝楼 | Trichosanthes baviensis | 无危(LC) | |
心叶栝楼 | Trichosanthes cordata | 无危(LC) | |
瓜叶栝楼 | Trichosanthes cucumerina | 无危(LC) | |
王瓜 |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var. cucumeroides | 无危(LC) | |
海南栝楼 |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var. hainanensis | 无危(LC) | 是 |
狭果草栝楼 |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var. stenocarpa | 无危(LC) | |
大方油栝楼 | Trichosanthes dafangensis | 无危(LC) | 是 |
糙点栝楼 | Trichosanthes dunniana | 无危(LC) | |
裂苞栝楼 | Trichosanthes fissibracteata | 无危(LC) | 是 |
芋叶栝楼 | Trichosanthes homophylla | 无危(LC) | |
湘桂栝楼 | Trichosanthes hylonoma | 近危(NT) | 是 |
井冈栝楼 | Trichosanthes jinggangshanica | 无危(LC) | 是 |
长果栝楼 | Trichosanthes kerrii | 易危(VU) | |
栝楼 |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 无危(LC) | |
长萼栝楼 | Trichosanthes laceribractea | 无危(LC) | |
马干铃栝楼 | Trichosanthes lepiniana | 无危(LC) | |
绵阳栝楼 | Trichosanthes mianyangensis | 易危(VU) | 是 |
全缘栝楼 | Trichosanthes ovigera | 无危(LC) | |
小花栝楼 | Trichosanthes parviflora | 易危(VU) | 是 |
趾叶栝楼 | Trichosanthes pedata | 无危(LC) | |
木基栝楼 | Trichosanthes quinquefolia | 无危(LC) | |
多卷须栝楼 |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var. multicirrata | 无危(LC) | 是 |
中华栝楼 |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var. rosthornii | 无危(LC) | 是 |
糙籽栝楼 |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var. scabrella | 无危(LC) | 是 |
皱籽栝楼 | Trichosanthes rugatisemina | 近危(NT) | 是 |
丝毛栝楼 | Trichosanthes sericeifolia | 无危(LC) | 是 |
菝葜叶栝楼 | Trichosanthes smilacifolia | 易危(VU) | 是 |
方籽栝楼 | Trichosanthes tetragonosperma | 极危(CR) | 是 |
杏籽栝楼 | Trichosanthes trichocarpa | 无危(LC) | 是 |
大子栝楼 | Trichosanthes truncata | 濒危(EN) | |
薄叶栝楼 | Trichosanthes wallichiana | 易危(VU) | |
翅子瓜 | Zanonia indica var. indica | 无危(LC) | |
滇南翅子瓜 | Zanonia indica var. pubescens | 无危(LC) | |
云南马(瓜交)儿 | Zehneria marginata | 无危(LC) | |
台湾马(瓜交)儿 | Zehneria mucronata | 无危(LC) | |
锤果马(瓜交)儿 | Zehneria wallichii | 易危(VU) | [38] |
主要价值
播报编辑
葫芦科已知药用约25属、90余种,主要的生药材有栝楼、绞股蓝、木鳖等。葫芦科植物的特征性活性成分为四环三茹类葫芦烷型皂昔,如葫芦素,有抗癌活性,并能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抑止肝纤维增生;雪胆素甲、乙具抗菌消炎作用;罗汉果甘,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五环三菇齐墩果烷型皂昔、黄酮及其昔类在本科植物中存在较普遍。绞股蓝属植物中含有四环三菇类达玛烷型皂昔,如绞股蓝昔和人参皂昔有类似人参样的生理活性。此外,某些植物中还含有活性强烈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如天花粉毒蛋白具引产作用,南瓜子氨酸有驱虫作用。 [36]
主要药用植物有:①栝楼属(Trichosanthes),如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中华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mii)、全缘栝楼(Trichosanthes ovigera)、红花栝楼(Trichosanthes rubriflos)、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等;②绞股蓝属(Gynostemma),如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等;③苦瓜属(Momordica), 如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等;④雪胆属(Hemsleya);以及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波棱瓜(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冬瓜(Benincasa hispida)、丝瓜(Luffa aegyptiaca)、甜瓜(Cucumis melo)等。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