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1993年于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毕业后硕博连读,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8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副所长;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1] [3-4]
杨超主要从事反应器工程、绿色化工等方面的研究。 [3]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1971年8月,杨超出生。
2000年8月—2008年2月,任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四研究部、分离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2006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2006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14年4月—2018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业务助理。
2016年1月—2022年1月,任绿色化工研究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任。
2016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兼职研究员、任反应工程团队负责人。
2018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3-4]
2025-08-06,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6月2日,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1-2]
2023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 [18-19]。?
职务任免
播报编辑
2025-08-06,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经研究,决定杨超同志试用期考核合格,正式任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任职时间从2023年12月起计算 [19]。?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杨超的研究领域包括反应器工程、绿色化工、航天复合材料、药物结晶、模拟计算、微生物冶金等。他利用模型、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研究搅拌反应器、结晶器、微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环流反应器、膜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等设备内的多相混合、流动、传递和反应的机理及规律,进行装备优化设计和工程放大,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基础研究成果已用于石化、精细化工、芯片用电子化学品、航天发动机等工业生产。 [4]
- 学术论著
截至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官网显示,杨超发表期刊论文310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中文专著2本。 [3]
- 发明专利
截至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官网显示,杨超授权发明专利60件(其中国际专利7件),获计算软件著作权48项。 [3]
- 承担项目
截至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官网显示,杨超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
承担项目 | 项目来源 | 时间 |
---|---|---|
复杂多相新化工过程的化学工程特性研究 | 国家重点基金项目 | 2003—2006年 |
煤直接液化的反应工程学基础研究 | 973计划 | 2004—2009年 |
微生物槽浸体系反应工程的基础研究 | 2010—2014年 | |
多相搅拌反应器的机理模型和模拟及新反应器应用基础 | 2011—2014年 | |
多相反应体系中微纳尺度下混合、传递与反应协同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2010—2013年 |
新型生物冶金测试反应器及气液固三相流测量仪器研制 | 2015—2019年 | |
多相氧化组合反应器与耦合分离新技术 | 2016—2021年 | |
熔融聚合制备TPI复合材料与极端服役动态演变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2025年 |
磷石膏源头提质与规模化消纳技术及集成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2022—2026年 |
参考资料: [4] [9-13] |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显示,杨超先后获得过三项国家级和多项部委级科技成果奖项。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项名称 |
---|---|---|
2006年 | 多相体系的化学反应工程和反应器的应用基础研究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08年 | SNIA己内酰胺流程反应器的分布器及搅拌桨优化改造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200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基于数值模拟的多相搅拌槽反应器设计和工业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
2015年 | 含高浓度分散相的搅拌反应器数值放大与混合强化的新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6年 | 《液相连续多相反应器的数值模拟》(英文版)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8年 | 气液固多相反应器的非均相特性在线测量技术与工业应用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9年 | 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及高选择性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21年 | 动力电池用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镍基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及关键装备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参考资料: [3-4] [6-8] |
人才培养
- 开设课程
截至2020年6月南京理工大学教师主页显示,杨超讲授《化学反应工程》《计算化学工程》两门课程。 [11]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官网显示,杨超累计培养毕业博士生35名、硕士生34名。 [3]
所获荣誉
时间 | 所获荣誉 |
---|---|
2008年 | 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
2010年 | |
2011年 |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
2012年 | |
日本化学工学会亚洲研究奖 | |
2014年 | |
2015年 |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
2016年 | |
2020年 | 赵永镐科技创新奖 |
2023年 | 2023年“北京学者” |
参考资料: [3-4] [14] [17] |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