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慢性肾炎
- 别 名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常见发病部位
- 肾
- 常见症状
-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病因
播报编辑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播报编辑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五个亚型:
1.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较常见,也可见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肾炎等。
3.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弥漫性增生为多见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肾小球硬化表现。
4.混合型
5.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尿毒症;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为弥漫性增生、肾小球硬化基础上出现新月体和(或)明显间质性肾炎。
检查
播报编辑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肾功能检查 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减低,早期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后血肌酐升高。可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减退,如远端肾小管尿浓缩功能减退和(或)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鉴别诊断
播报编辑
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和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治疗
播报编辑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硬化。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
(1)治疗原则 ①力争达到目标值,如尿蛋白<1g/d的患者的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蛋白尿≥1g/d,无心脑血管合并症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②降压不能过低过快,保持降压平稳。③一种药物小剂量开始调整,必要时联合用药,直至血压控制满意。④优选具有肾保护作用、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降压药物。
(2)治疗方法 ①非药物治疗 限制饮食钠的摄入,伴高血压患者应限钠,钠摄入量控制在80~100mmol,降压药物应该在限制钠饮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饮食蛋白质与含钾食物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减肥;适当锻炼等。②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由于ACEI与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保护作用,应优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和血肌酐升高,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l)时务必在严密观察下谨慎使用,尤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防止高血钾。少数患者应用ACEI有持续性干咳的不良反应,可以换用ARB类。
2.减少尿蛋白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
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由于慢性肾炎是包括多种疾病在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程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等差异较大,故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根据病因及病理类型确定。
6.其他
预后
播报编辑